【精华】桥教案模板合集五篇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,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,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教案要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5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桥教案 篇1教学目标:
1、学会本课15个生字,正确读写:“湍急、高山峻岭、增援、妄想、诡计、击溃、心惊胆寒、红褐色、震耳欲聋、疯狂、政委、千钧一发、号召、浩浩荡荡、狼狈、奔赴”等词。
2、读懂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,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,了解课文叙述顺序。
教学课时:二课时
第一课时
教学要求:了解时代背景,理清文章层次。
一、揭题,了解时代背景。
1、《飞夺泸定桥》关键词是什么?“飞”、“夺”各是什么意思?
2、简介时代背景。
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,1706年建成,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。1935年5月,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。这里水流太急,不能架桥,渡口只有几只小船,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,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,要用多少天啊!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,对红军至关重要,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,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,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。为了迅速渡河,粉碎国/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,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。
二、检查预习。
1、 生字词:撤che 召zhao读音
“关键、千钧一发、水流湍急、诡计、震耳欲聋”的意思。
2、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: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,重点写的什么内容?
3、小组讨论,理清层次。
第一部分(1),讲红军北上抗日,必须夺下泸定桥。
第二部分(2),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。
第三部分(3—5),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,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。
第四部分(6—8),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。
第五部分(9),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,奔赴抗日最前线。
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,层次清楚,重点突出。但是,文章只要按“起因”、“经过”、“结果”的结构来分,也可以。
三、同桌朗读课文,画出不理解的问题。
第二课时
教学要求:
1、结合课文,理解题目中的“飞”、“夺”是什么意思。我军为什么要“飞夺”,是怎么“飞夺”的?
2、不畏艰险,不怕牺牲,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。
一、指导自学,讨论交流。
1、 自读课文,讨论有价值的问题。
2、 交流:A、“飞夺泸定桥”题目中的“飞”、“夺”是什么意思?
B、我军为什么要“飞夺”泸定桥?他们究竟是怎么“飞夺”的?
二、小组讨论,教师点拨。
1、 题目“飞夺”的含义。
“飞”就是抢夺,“夺”就是攻下天险。“飞夺”就是神速地,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。
2、 交流“飞夺”的原因。
A、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:“只有”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,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。读读第一自然段。
B、 读读第二自然段,弄清抢时间的原因。
(1)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,画下来。
(2) 抢在前面,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。画出有关词语。板书:20多小时,120公里。
3、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?
A、 默读第4、5自然段,思考: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。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?又是怎么克服的?
(1)、分别用“ ”和“~~~~”画出有关句子。
(2)、理解“困难”、“克服”:
困难:A、饥饿和疲劳B、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、下雨火把被浇灭。
克服:A、不顾吃饭B、冒雨前进C、点火赛跑D、智斗敌人E、敌宿营,我照进。
B、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。
“抛”说明红军在抢时间,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。
(1)、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,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,抢先到达泸定桥?(红军战士不畏艰险、不怕困难,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。
(2)、读第6自然段,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?读有关词句。
(3)、“来吧,看你们飞过来吧!”敌人为什么这样说?这里的“飞”和题目中的“飞”意思一样吗?
敌人喊的“飞”指“飞行”,题目中的“飞”表示神速,极快。这里的“飞”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,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,除非能插上翅膀,否则,决不可能。
(4)、读7、8自然段,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?
画出夺桥动作的词(拿着、背着、带着、冒着、攀着、冲到、穿过、冲进、搏斗)
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,为什么称当时为“千钧一发”红军是怎么做的?画出有关词语。
“千钧一发”: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,比喻情形极其危险。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,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,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,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。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桥教案 篇2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:
1.学习本课生字15个,会写其中的8 个。
2.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3.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,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重点:掌握本课生字的音.形.义。
难点:理解内容。
教学准备:生字卡片.磁带.课件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1.学生自由读课文,在不认识的字下面作记号。
2.借助拼音,读准课文。
3.指名试读课文。
4.老师范读课文,再听录音朗读课文。
二、识字写字,指导书写。
1.出示生字卡片,让学生认读生字。
2.指名学生读字。
3.老师范读易读错的字。
4.鼓励学生探究识记生字。
5.指导学生书写生字。
三、小结。
这节课,我们主要学习课文的生字,希望同学们读准字音,记清字形。
四、作业。
辨字组词
麦( ) 母( ) 径( )
表( ) 每( ) 经( )
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:
1.学习本课生字15个,会 ……此处隐藏2920个字……举些例子吗?
归纳:引用古籍—一“唐朝的张嘉贞说它‘制造奇特,人知其所以为’。”列举数字——“赵州桥非常雄伟,全长五十点八二米,两端宽九点六米,中部略窄,宽九米。”使用比喻——“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,说拱桥是‘卧虹’‘飞虹’把水上拱桥形容为‘长虹卧波’。”加以描述——“全桥结构匀称,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;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。”进行解说——“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,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。由于各拱相联,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。”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,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。
3.精心推敲词语,讲究分寸。
同学讨论练习四,教师归纳:
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,如列举的时间、数据,文如对某些时间
桥教案 篇4活动目标:
1、 能大胆尝试各种平衡器具的运动,发展平衡能力。
2、 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。
活动准备:
1、 平衡木、平衡台、竹梯、搓板等各种独木桥若干。
2、 各种积木、布包、沙包、塑料盆、桶等玩具分布在场地的周围。
3、 录音机、磁带、干毛巾(供幼儿擦汗用)
4、 场地布置
5、 小兔子头饰
活动过程:
(一).扮演角色、活动身体
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做自己小兔子的模仿动作。
(二).熟悉器材、探索玩法
1、 教师引导:今天我们小兔子来玩"过小桥"的游戏,大家先来搭桥吧。教师带领幼儿将场边的器械搬到场中间搭成各种桥(允许按幼儿的意愿搭桥)。
2、 教师引导:场地上有各种小桥,大家选自己喜欢的小桥去走走玩玩,看谁走得又快又稳。
3、 幼儿分散活动,老师观察指导。
鼓励幼儿大胆走过平衡木,提醒幼儿找人空的小桥走,不要碰撞同伴。
(三).交流分享、重点练习
1、 请幼儿相互讲讲走了哪些小桥?用了哪些方法?怎样过小桥又稳又安全?
2、 请多名幼儿演示,大家评议。
3、 引出持物走独木桥方法
(1).教师引导:小兔子们,下面我们来做"过桥表演"的游戏好吗?过桥时你们可以拿场地边上的各种玩具做各种动作,看谁能勇敢地走过独木桥,能表演各种动作。
(2).教师做动作演示:一手侧平举一手扶着头顶上的塑料盆走过独木桥。
(3).幼儿分散、自由地选择辅助材料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独木桥。
(4).教师观察,及时发现大胆勇敢及动作方法多的幼儿。
(5).请幼儿轮流演示,师生评议。
(四).放松身体、整理收拾器材
1、 幼儿模仿小兔子吃青草,并适当休息、擦汗。
2、 表扬勇敢大胆、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。
3、 师生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器具。
桥教案 篇5一、教学目标
1.知识与技能:
① 说一说欣赏作品后的感受,并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,或是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。
② 能在抒情的、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。
2.过程与方法:
① 通过人倾听音乐,感受画家优美、写实、细腻的艺术风格。
②能在抒情、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。
3.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
有喜欢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情感,有自主、合作学习的愿望。
二。教学重点:
观赏以“优美”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、材质和特征。
三。教学难点:
用语言对音乐情境中的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,表达出其特色。
四、学习领域:欣赏?评述
五、教学课时:1课时
六、教学设计:
-故事导赏
讲述齐白石的两则幽默故事《看你横行到几时》、《不倒翁》。
新课学习:
1、质疑、思考:我们除了口头语言表达故事或心理外,还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?
2、以手语歌曲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熟悉的物体,让其他同学猜一猜。
3、出示课题:《小桥、流水、森林》,师生一起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现。
4、鼓励学生唱或者读出一首有关小桥、流水、森林的歌或诗。
5、范例欣赏——欣赏齐白石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:
1)画面上看不见青蛙,为何不把作品的名称改为其他的?假如要你来修改这幅作品,你会作何改动?
2)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内容?
3)这幅画的题目是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,你能感觉听到蛙声吗?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觉?
4)你喜欢这幅画吗?为什么?
5)你能用一个词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?
6、简介《蛙声十里出水泉》的背景。
7、倾听小约翰﹒施特劳斯圆舞曲《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》,欣赏希施金(俄罗斯)的《森林的早晨》,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家、画家如何用音乐或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8、质疑、思考
1)在音乐中你感受到森林中有什么?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?
2)你认为《松林的早晨》这幅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?你能找到表现风格和这幅作品相似的作品吗?
3)喜欢这幅作品吗?能用恰当的词语或一句话说一说你的感受吗?
9、倾听班瑞音乐《忧郁的爱》,欣赏列维坦(俄罗斯)的《深渊》,
10、质疑、思考。
《深渊》这幅画,画家画了些什么?画家是怎样表现深渊景色的?看了《深渊》,你能想象作家当时是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吗?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。
11、简述作品《深渊》的绘画背景。
12、思考、讨论:比较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与《深渊》这两幅作品,说一说两幅作品所用的材料有什么不同?这们的表现风格有何特点?
13、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,强调“活墨”。
14、边倾听古筝曲《高山流水》,边欣展示若干张有关“小桥、流水、森林”的图片和水墨画。
15、师小结:这些作品作者们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内心感受,通过画笔把它们表现出来的。
16、布置作业: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,用水墨画法画一幅风景画。并强调绘画卫生。
17、播放古筝曲《高山流水》,学生练习。
18、提示:先画好的同学将画贴在黑板上,把绘画工具收拾好或帮助别的同学。
19、生评:每位同学将自己桌面上的小红花贴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上。
20、播放一首童歌《小桥流水》,学生边听边律动。
21、启发学生编儿歌或诗。
22、指名读自己创编的儿歌或诗。
23、课外延伸。说一说:你喜欢我们周围的小桥、小河、森林吗?有哪些令你不满意的现象?爱护大自然,与大自然和谐共处。
三、结束: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将自己的作品和诗带回给家人欣赏。